本标准参照采用了国际标准ISO4482—1979(E)《石棉水泥管道—铺设指南》有关条款。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压力范围和管材质量符合GB 30369—82《石棉水泥输水管》和GB 3040—82《石棉水泥输煤气管》规定的输水与室外埋地式输煤气的石棉水泥管道的施工试压与验收。 管道埋设深度不小于0.6米,并在冰冻线以下。 铺设石棉水泥管道还应遵守国家颁发的有关设计、施工、验收技术规范、消防与卫生规定。 输煤气的石棉水泥管道与建筑物和构长贩间的水平距离和铸铁管道的规定相同。2 包装、运输、装卸和存放2.1 管子必须妥善捆孔,每根管子捆扎不应少于三个部位,管子两端必须严加保护。 用各种运输工具运送管子、接头和配件时,应绑扎牢固,避免碰撞和震动,尤其应防止管子跌落。2.2 在半年过程中,应保证轻吊轻放,严禁摔碰,大直径的管子与大配件应采用相应的机械吊装或单根起吊。采用人力装卸时,严禁管子自由滚落或抛摔。2.3 堆放场地必须坚实平坦,不同品种 、级别、规格的管子和接头配件应分别堆放。堆放时最下一层的管子应固定好,管垛两侧宜打短桩以防坍落。公称直径小于和等于250毫米的管子,堆垛高度不得大于1.5米;公称直径大于250毫米的管子,堆垛高度不得大于2米。 橡胶圈应放在仓库内,不允许露天曝晒,防止热源的影响和油脂、酸、碱等有害物擀的沾染。如果橡胶圈是捆扎包装的,在施工前几天就应将绳子松开,以消除捆扎引起的微小压痕。3 现场排放 在施工前,将管子沿准备铺设的管线的一侧排放好。搬运、排放过程应注意防止管子碰撞受损。要求将管子卸在靠近安装现场并无车辆通行的地方,应避开管沟开沟开挖及堆放土方的地区,避免两次倒运。4 管沟开挖4.1 开挖前准备工作4.1.1 按照施工图和管道设计说明规定,测量管道中心线、槽边线;确定堆土范围及布置堆放器材场地,并选择合理运输交通路线。4.1.2 挖试验坑,检查地质和地下水情况,核对开槽形式。地下水位高于沟底时,要采取排水措施,准备好排水设备。4.2 管沟宽度 沟槽底部的宽度应保证管子和接头安装以及管子胸腔回填、夯实的方便。对于公称直径小于和等于500毫米的管子,垫层上所需的净宽为D 0.5米(D为管子外径)。若沟槽深达1.5米时,垫层上的沟宽至少为D 0.6米;当沟槽深度达1.5米以上时,则垫层上的沟宽应为D 0.8米。 若需要特殊设备安装接头时,则必须挖好接头工作坑。4.3 沟槽边坡 应遵守当地其他管道施工的有关规定。4.4 沟槽深度 沟槽深度与沟槽内底标高应由管道设计人员根据外部附加荷载、基础形式、边坡、气候条件以及最少回填土覆盖层的要求予以确定。4.5 挖沟应注意的事项4.5.1 沟槽应直,沟底要平整。4.5.2 挖沟时不允许破坏沟底原状土,人工挖土留出10百米厚的余土,机械挖土留出20~30厘米厚的余土,在找平时再挖掉。若施工不慎,沟底原状土结构破坏时,用原土夯实平整。4.5.3 若采用机械下管时,应一侧抛土,若需二侧抛土时,在下管前必须将下管一侧的土清理到便于机械行驶和操作为止。用人工下管时,下管一侧的堆土的高度要在0.3米以下。4.5.4 当遇管沟中出现积水(地下水、雨水等)应随时排除,管沟开挖进主要与装管速度相适应。4.5.5 必须排除管沟两侧一切可能掉落伤人或撞击管子的石块、砖头等。挖沟抛土后,堆土距沟槽边的距离不应小于0.3米。4.5.6 在市街开挖沟槽时应有安全措施,保证施工的安全。5 管沟基础处理5.1 管沟基础处理按设计要求进行。应根据当地地质、水文和荷载等具体条件,选用素土平基、砂基(槽底有平底、弧开与槽形三种)或砂碎石基础等。5.2 在无地下水的砂质粘土和不含石头等块状物的天然粘土中可采用素土平基。为了改善管体受力条件,保证施工质量和管道使用安全,可采用槽形砂基础。5.3 沟底为岩石、半岩石、砾石或含水土壤时,宜采用砂基础,如图1(略)所示。用不含有土块、石块、树枝等杂物的粗、中砂或过筛碎渣等材料铺一层基础,其厚度不应小于20 D/10(D为管子外径)厘米的垫层。安装后再在管子两侧填砂质质中心角90°~120°并夯实。接头工作坑部分先不铺砂质材料,待管道分段试压合格后,接头工作坑再作砂基。夯实程度和其他部位一致。5.4 当沟内土质松软,沟内有地下水,又无条件排尽地下水时,可采用砂、碎石或砂、卵石基础,如图2(略)所示。沟底挖至设计标高后,先沟内倒入8~10厘米厚的碎石或卵石,铺平拍实一再铺20 D/10厘米厚的砂垫层至管底设计标高,安装后在管子两侧铺砂至中心角90°~120°。施工要求与砂基相同。 5.5 当遇沟底土质不稳定如沼泽地、流砂或沉陷性土壤等情况时,必须采取特殊的措施,以确保铺设质量。6 下管6.1 下管前就将地基和阀门井的井底做好,检查和修整沟底标高和基础质量,符合要求后,才允许下管。6.2 每根管子及每个配件在入沟之前应检查和除去内部杂物,以外观检查的方法确定有无裂缝、碰伤、剥落及其他缺陷,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不得使用。6.3 下管可采用各种方法,但严禁将管子抛入管沟中。 如果管子和配件的重量不大,并且沟深不超过1.5米,沟边又相当坚实,则可用人工下管。 当管子、接头以及配件太重或管沟过深时,应采用机械设备下管。6.4 下管要有专人负责指挥,切实注意安全。7 管道铺设安装7.1 铺管前应将所需的一切材料与设备准备就结晶,并做好工地组织工作。施工期间,为防止杂物进入管内,每天收工后,都应将管道端部暂时堵塞。7.2 下管沟的管子,应找平调直,管底不允许悬空,禁止用硬物垫管底,其他局部基础不平时,可用粗、中砂垫平,不得垫松土。 如果需要管线具有一定折角(转弯),则应在接头安装好后,再适当逐根移动管子使之有一定的偏离。移动后及时半回填定位。7.3 在地形坡度较大的管沟中铺管时,应考虑横向固定,以防止管道移位。固定型式和间距的选择以及所有补充要求,均由管道设计人员确定。还应采取预防地表水流入管沟的措施。此外,在管沟全回填前,需在管沟内适当间隔设置止水装置,以防止管沟基础和回填土被冲刷。7.4 管道主干线和支线连接、阀门、检查井、排水器处等所有石棉水泥管与金属管件的连接,采用短的石棉水泥管段或用1米铸铁管过渡连接,以确保安全。7.5 在管道走向沿横向与纵向发生变向的交叉处,以及管径缩小、阀门、支管或管端密封等处,由于内压产生的推力会引起管线位移,因此必须设置永久性的固定设施。 永久性固定设施,一般可采用现浇混凝土支墩。其形状取决于选用的配件的形式,而尺寸则由内压所引起的推力、土壤强度以及其他局部荷载等因素来确定的。7.6 接头安装,应按照生产厂的接头产品使用、安装操作说明书的规定进行。7.7 当安装柔性接头前,应将石棉水泥管管端、套管内部和胶圈擦干净,管端与管端的间隙必须保留2~3厘米。7.8 用户支线的连接,可直接或间接地在主管道上进行。 直接连接即是支管可在主管道的管子或接头上开孔直接连接。若采用螺纹接头时,在直径100~150毫米的管子上钻孔,真直径不大于20毫米;在更大的管子上钻孔,其直径不超过25毫米。钻孔的机具应与管子外径相适应。 间接开孔连接即是在主管道与支管道之间插入一个适当的连接件进行连接。标准的连接件包括有三通、垫圈以及特殊的石棉水泥接头等。8 输入管道试压与验收8.1 试验段长度 石棉水泥输水管道应分段进行水压试验。考虑到管道断面的变化、气候条件、运输、回填时间、永久性支座的位置、试验用水以及管道端部临时性支座的适用性等因素,故试验段具体长度应由管道设计人员确定。试验段长度一般为500~1000米。8.2 做好试压后背 分段处应保留5米以上沟槽不开挖,利用它作为试压后背。它应根据试验能力、管径大小及土壤承载力进行周密计算,保证试压时后背不会产生位移。 当用原槽壁作后背时,必须在槽壁前排放方木或钢板,以增大承载面积,排放数量根据计算决定。 用作后背支撑的千斤顶,按式(1)计算选用:D2·P1·K………………………………(1)式中:P——千斤顶顶力。公斤力; D——管内径,厘米; P1——试验压力,公斤力/厘米2; K——安全系数,取1.5。 8.3 试验段充水 试验段最高点应设置放敢阀,充水应从最低点注入,速度要缓慢,充水期间,应打开排气阀,直至空气排尽为止。管道充满水后在1~2公斤力/厘米2水压条件下,至少保持24小时,然后才能进行试压。在试压时若发现有窝气现象(压力表指针跳动),应重新排气,把空气排除后再试压。8.4 试验设备和仪器 应采用合适的水泵加压,泵的水箱应带有测量用的测量仪或量筒,其精度为±0.1升。经校准过的1.5级弹簧压力表(要求装在试验段的最低点)。计时用秒表。8.5 管道水压试验8.5.1 强度试验 管道工作压力小于6公斤力/厘米2时,强度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 管道工作压力小于6公斤力/厘米2时,强度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加3公斤力/厘米2。8.5.2 严密性试验 管道做完了强度试验之后,即转入严密性试验,其试验压力等于管道的工作压力。 严密性试验以漏水量为标准,其允许漏水量列于表1(略)。 漏水量测量顺序如下: a. 将压力再升到严密性试验压力,关闭进水阀门,立即打开放水龙头,记录下降1公斤力/厘米2所需的时间T1。 b. 将压力再升到严密性试验压力,关闭进水阀门,立即打开放水龙头,将水徐徐放入量筒,记录下降1公斤力/厘米2所需的时间T2。 c. 测量时间T2内放入量筒内的水量W。 按式(2)计算漏水量:………………………………(2)式中:q——管道漏水量,升/分; W——每下降1公斤力/厘米2时流出的水量,升; T1——未放水时,从试验压力下降1公斤力/厘米2所经过的时间,分; T2——放水时,从试验压力下降1公斤力/厘米2所经过的时间,分。8.5.3 当管子公称直径小于400毫米,强度试验时的压降小于0.5公斤力/厘米2,又无其他特殊要求,可免做严密性试验。9 输煤气管道试压与验收9.1 试压前准备工作9.1.1 煤气管道安装结束后,应提交质量验收小组进行外观检查,核对所安装的煤气管道及其全部构长峨是否与设计相符合,并检查安装部件和固定装置、坡度的准确性、接头及关闭配件的安装质量。9.1.2 管道试压的管道两端应安装堵板,并在管沟中增加固定支撑(见本标准8.2)。9.1.3 管道应用空气进行试压,在试压前管道应充满水,至少保持24小时。9.2 分段试压 分段试压其长度不得超过400米。9.3 管道气压试验 煤气管道试压分为强度试验和两次气密性试验,其试验气压列于表2(略)。 当试验压力小于和等于1公斤力/厘米2时,应当采用U形水银压力计,当压力大于1公斤力/厘米2时,应采用精度等不小于1.5级的弹簧压力表。9.3.1 强度试验 进行煤气管道的强度与第一次气密性试验时,应按10.2要求回填。 管道的强度试验是将管道中压力升至强度试验压力,升至强度试验压力,并保持1小时,此时由于漏气或环境温度的影响,应及时调整管内压力。随后将试验压力降至气密性试验压力后,用外观检查的方法,录找有否缺陷,并利用肥皂液检查接头是否漏气。9.3.2 气密性试验 经过强度试验之后,转入气密性试验,在测定压降之前,应保持在试验压力下均衡煤气管中空气的温度。最少保持时间应根据管径来决定。当管径小于和等于300毫米时为6小时。 试验持续时间为24小时,允许压降值按式(3)计算:ΔP=………………………………(3)式中:ΔP——允许压降值,毫米汞柱; D——管子内径,毫米; T——试验时间,小时; K——湿度对石棉水泥管透气性影响系数。 K值选用:覆土前K=2.5~4.0,覆土48小时后K=1.4~1.8。 管道实际压降值,应根据试验期间大气压和气温变化对实测的压力降进行修正。实际压降值应按工(4)计算:ΔP′=(H1 B1)-(H2 B2)…………(4)式中:ΔP′——经修正后的实际压降值,毫米汞柱; H1、H2——试验开始和结束时的压力计读数,毫米汞柱; B1、B2——试验开始和结束时的气压计读数,毫米汞柱; t1、t2——试验开始和结束时的沟内温度,℃。 当ΔP′≤ΔP时,管道气密性试验才符合要求。试验9.4 在进行煤气管道强度气丈夫试验期间,要有安全措施,确定安全保护区,在往煤气管道中压入空气期间以及试验压力大于1公斤力/厘米2,禁止任何人在保护区中停留。 只能将煤气管道中的压力降至大气压以后,才允许消除试验过程中发现的管道上的缺陷。切实注意安全。9.5 煤气管道完全回填至设计标高后,根据第一次气密性试验采用的标准进行第二次气密性试验。10 回填10.1 回填前应排尽管沟内的积水。10.2 管道试压前,应边安装边部分回填,并先回填管侧和管顶以上20~30厘米,以免受温度应力的影响。全部接头及凝水器等暂不回填,待试压符合要求后再回填。禁止用含有大块硬物和冻土材料或有害的工业废料回填。10.3 管径小于和等于150毫米的管道可一次回填到管顶,管径150毫米以上的管道,管侧回填土应分两闪用木夯加以夯实。密实度应在90%以上,打夯时应在管道两侧对称夯,如果采用机械夯实,应小心避免碰伤管子。10.4 管道两侧夯实后,再填30厘米的细土,仍用木夯将管道上两侧切实夯实,密实度在90%以上,管顶部分轻夯即可,管顶30厘米以上的填土仍应发层夯实。被夯实的回填土的密实度和含水量应尽量接近原土。10.5 接头工作坑应用砂、细土或过筛的炉渣捣实,接头两侧与顶部回填和管道回填的要求相同。10.6 当完成全部回填后,再补加一层(超高)约10~15厘米的细土加以平整夯实。若管道不在房屋建筑物附近,也不在道路下,设计未要求夯实时,管顶30厘米以上的回填土可不必夯实,但管沟上应留一定起高(约20厘米)的回填土,便于日后土壤沉实后平整地面。11 冬季施工注意事项11.1 石棉水泥管在冬季施工时,应采用流水作业法。边开沟,边安装,边回填,防止沟槽冻结。11.2 开挖后的沟槽当天不能施工时,在槽底应留30厘米松土不清除,或用草帘覆盖以免冻结。11.3 供、排水设备应有防冻措施。12 冲洗、消毒、验收规定 管道的冲洗、流水线、验收应符合GBJ 242—82《采暖与卫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