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建材标准

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钢模

时间:2011-02-23 20:09:41  来源:中国标准网  作者:不详
  标准号Jc364-86 标准发布单位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 标准发布日期1986-01-14发布 标准实施日期1986-07-01实施 附图图1图2 本标准适用于环形预应力混凝士电杆钢模(简称钢模),也适用于环形钢筋混凝士 电杆钢模。钢模
标准号Jc364-86 标准发布单位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 标准发布日期1986-01-14发布 标准实施日期1986-07-01实施 附图图1图2 本标准适用于环形预应力混凝士电杆钢模(简称钢模),也适用于环形钢筋混凝士 电杆钢模。钢模用于制造符合GB4623-84《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及GB396-84《环形 钢筋混凝土电杆》所规定的电杆。 1名词、术语 a.长度:钢摸制作电杆的公称长度。 b.企口:是指管模上、下模合模时用作定位和密封的凹槽和凸台(见图l)。 c.跑轮:钢模体上的轮箍(见图1)。 d.搭攀:固紧合口螺栓的支架(见图1)。 2品种、规格 2.1型号编制说明: ┌────┐┌────┐ DMZ└──┬─┘-└──┬─┘ │││ ││└───表示钢模长度(dm) │└─────────────表示钢模小端公称内径(mm) └────────────────────表示锥(Z)形电杆(D)钢模(M) ┌────┐┌────┐ DMD└──┬─┘-└──┬─┘ │││ ││└───表示钢模长度(dm) │└─────────────表示钢模公称内径(mm) └────────────────────表示等(Z)径电杆(D)钢模(M) 2.2钢模品种按其内孔形状分为锥形钢模和等径钢模。 2.3锥形钢模规格见表1;等径钢模规格见表2 表1锥形钢模规格 小端内径,mm长度,m φ1006.06.57.07.58.0 φ1306.06.57.07.58.08.59.010011.0 φ1506.06.57.010.011.012.0 φ1707.08.09.010.011.012.013.015.0 φ1907.08.09.0 φ2306.09.012.0 φ2706.09.0 φ2836.0 φ3106.09.0 φ3506.09.0 φ3906.09.0 φ4306.0 φ4706.0 φ5106.09.0 φ5506.0 表2等径钢模规格 内径,mm长度,m φ3004.56.09.0 φ4004.56.09.0 φ5004.56.09.0 3技术要求 3.1基本技术要求 3.l.1钢模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3.1.2跑轮轮距2m或2m的整数倍。 3.1.3金属件焊接应符合Q/JCJ05-82《钢制建材机械焊接规程》的规定。 3.1.4铸钢件应符合Q/JCJ02-82《碳系钢、低合金钢铸件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3.1.5铸钢件缺陷焊补应符合Q/JCJ03-82《碳系钢、低合金钢铸件缺陷焊补通用 技术条件》的规定。 3.1.6图样上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应符合GB1804-79《公差与配合未注公差尺 寸的极限偏差》的规定。 a.机械加工尺寸的公差等级为IT14。 b.非机械加工尺寸的公差等级为IT16。 3.1.7易损件应能互换。 3.2主要零部件技术要求 3.2.1分段模仿 3.2.l.l相邻两跑轮支承板间距偏差±lmm。 3.2.l.2搭攀锁紧面不得向分模面倾斜。 3.2.l.3搭攀螺栓拧紧后,螺栓应露出螺母,但不得超过10mm。 3.2.1.4跑轮支承板直径公差等级和连接法兰止口直径公差等级为GB1800-79《公 差与配合总论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中的IT9:表面粗糙度为Ra6.3。 3.2.2跑轮 3.2.2.1材料为ZG35或ZG45。 3.2.2.2外径公差等级为IT10:表面粗度为Ra12.5。 3.2.2.3支承定位内径公差等级为IT9;表面粗糙Ra为12.5。 3.3装配技术要求 3.3.l钢模长度偏差:钢模长度不大于10m,偏差±5mm:钢模长度大于10m,偏差±7.5mm。 3.3.2内壁素线直线度在全长范围内为钢模长度的1/2500,但不得大于5mm: 在距两端1m内不大于2mm。 3.3.3缝隙 3.3.3.1连接法兰处内壁环向缝隙不大于0.25mm。 3.3.3.2钢模合模后,内壁轴向缝隙不大于0.25mm。 3.3.3.3加强板与筒体在分模面处允许存在不大于0.5mm的缝隙:大于0.5mm小于lmm的缝隙 在一片分段模体上,累计长度小于分段模体长度的1/10;不允许有大于lmm的缝隙。 3.3.4各跑轮外径相差不大于0.45mm。 3.3.5任意跑轮轮距偏差不大于5mm。 3.3.6错位 3.3.6.1连接法兰处楔口错位不大于1mm。 3.3.6.2钢模合模后,内壁错位不大于lmm。 3.3.6.3连接法兰处内壁错位不大于2mm,并应磨平,磨削斜度小于l/100。 3.3.7铆钉必须铆实,钢模内壁铆钉周围允许有深度不大于lmm的凹坑,但须圆滑过渡。 3.3.8钢摸内径偏差±lmm:在分模面处偏差[ 4] 2]mm,但须圆滑过渡。 3.4外观要求 3.4.1企口、法兰、跑轮、搭攀、螺栓等无毛刺、锐冯、锈蚀及碰伤。 3.4.2油涤应光亮平滑,无漏漆、粘手、皱皮、流痕、气泡及粘附不良等现象。 3.4.3纵、横筋配置平直,无偏斜。 4试验方法 钢模应平稳地置于离心机上,以80-120r/min的速度,运转5min,然后缓慢升高 到450r/min,持续20min。宏观检查,运转应平稳,无异常响声。 5检验规则 5.1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按本标准各项要求检验。 5.2检验长度偏差应采用刻度为lmm的钢卷尺。 5.3检验内壁素线直线度,应将跑轮支承在同一平面上,其平面度为2mm,采用直 径lmm的舷线和钢直尺,在分模面内侧A、B处和底部c处测量(见图2)。 5.4检验钢模内壁轴向缝隙,采用塞尺在为段模体两端测量。 5.5检验本标准各项技术要求所用量具应分别符合JJG4-80《钢卷尺检定规程》、 JJG1-80《钢直尺检定规程》、JJG62-78《塞尺试行检定规程》、JJG30-75《8游 标卡尺检定规程》、JJG32-75《深度游标尺检定规程》、JJG21-79《千分尺(测量范 围至500mm)检定规程》、JJG193-79《千分尺(测量范围500-2000mm)试行检定规程》。 5.6检验和试验按3.3.1,3.3.2,3.3.5和第4章时,抽检当月产量的10%; 如有不合格项,按当月产量的20%复检;如仍有不合格项,检查当月全部产品。 6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6.1钢摸在大端外表面标上铭牌,内容包括: a.名称; b.型号; c.重量; d.出厂编号: e.出厂日期: f.制造厂名。 6.2钢模非油漆面应涂上防锈油脂,跑轮踏面、连接洁兰端面用软性材料包装。 6.3钢模出厂应附有产品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 6.4运输时分段装运,跑轮轮缘作支点。 6.5纲模应堆放在干燥、平整、坚实的场地上,堆放层数不超过三层,跑轮之间应垫 实,严禁半爿堆放。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装备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无锡建材机械厂、泰州建材机械厂、常州建材设备制造厂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过叔良、章秉衡、顾观炎、朱雨祯、许一平、左元龙、陈秀珠。
上一篇:混凝土平瓦
下一篇:下面没有链接了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绿色建材企业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