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号GB14040-93 标准发布单位国家技术监督局 标准发布日期1993-01-06批准 标准实施日期1993-10-01实施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以下简称为板)的规格尺寸与型号编制方法、技术要 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堆放与运输等。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楼板和屋面板。 对处于受侵蚀环境、表面温度高于100℃或有生产热源且表面温度经常高于60℃以及受 振动影响的板,尚应遵守有关的现行国家标准和规范。 2引用标准 GB175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1344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GB53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和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GB52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GB63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 GB56混凝土减水剂质量标准和试验方法 GB119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4463预应力混凝土用热处理钢筋 GB5223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 GB701普通低碳钢热轧圆盘条 GB700碳素结构钢 GB81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GB10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19冷拔钢丝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与施工规程 GB321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3规格尺寸与型号编制方法 3.1板的主要规格尺寸应按表1采用。 表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度标志宽度 标志长度 mmm 500 600 1202.12.42.73.03.33.63.9-------- 900 12004.2 600 180900-------4.54.85.15.45.76.06.36.6 1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板的型号由名称、标志长度、标志宽度、荷载等级组成,其表示方式如下: 3.3型号示例 标志长度4.2m、标志宽度600mm、荷载等级为2级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型号为: Y—KB426—2 3.4板的制作长度、宽度与标志长度、宽度的差值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3.5板的纵向侧边应设图1、图2中所示的边槽或能保证板间在灌缝后形成整体的其他形式的 边槽。 3.6板截面各部位尺寸。应符合图1或图2以及表2的规定。 表2m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b1b2h1h2t1t2r 120 ≥25≥20≥15 18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圆孔总面积与板截面积之比的空心率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高,mm孔径,mm板空心率,% 12080>32 180140>3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①计算空心率时,板宽按上、下板宽的平均值计。 ②板宽500的空心率可比表中数值减少1.0%。 ③当必须使用其他尺寸的孔径时,其空心率不应小于表中数值。 3.8板截面应同时符合3.6和3.7条的规定。 4技术要求 4.1板应按本标准的规定和经规定程序批准的设计图纸生产。 4.2材料 4.2.1混凝土的原材质量应分别符合BG175、BG1344、JGJ52、JGJ53、JGJ56、JGJ63 、GBJ119的规定。 4.2.2钢材 4.2.2.1预应力筋宜采用刻痕钢丝、热处理钢筋、冷拉ⅡⅢⅣ级钢筋、冷拔低合金钢丝(也 称冷拔中强钢丝)和甲级冷拔低碳钢丝及以符合国家标准的其他预应力钢筋、钢丝,其材质 和性能应分别符合GB5223、GB4463、GBJ204和JGJ19的规定。 4.2.2.2不同规格板的预应力筋种类宜参照表4选用。 表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厚,mm预应力筋种类 120冷拔低合金钢丝,甲级冷拔低碳钢丝 180冷拔低合金钢丝,冷拉Ⅱ、Ⅲ、Ⅳ级热处理钢筋,刻痕钢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2.3非预应力筋宜采用乙级冷拔低碳钢丝以及符合国家标准的其他钢筋、钢丝,其性能 应符合JGJ19的规定。 4.2.2.4吊环应采用未经冷拉的Ⅰ级热轧钢筋制作,预埋钢板应采用3号钢制作,其材质应 分别符合BG701和BG700的规定。 4.2.2.5钢筋、钢丝和预埋件钢材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进厂试验报告单,并应严格按钢号 、规格堆存,不得混淆,同时应防止锈蚀和污染。 4.3混凝土强度 4.3.1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当采用热处理钢筋作预应力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 宜低于C40。 4.3.2放张预应力筋时的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明确要求时,不得低于 设计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75%。 4.4构造要求 4.4.1预应力钢筋、钢丝的混凝土保护层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不应小于15mm,且不应小于 钢筋直径。 4.4.2用冷拔低合金钢丝和甲级冷拔低碳钢丝作预应力筋时,其净距不宜小于15mm,排列有 困难时可采用2根并列。 4.4.3板端主筋外伸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5钢筋、钢丝接头的位置和数量应符合GBJ204和JGJ19的规定。 4.6施加预应力的技术要求 4.6.1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预应力筋辽阔际建立的预应力总值与检验 规定值偏差的百分率不应超过±5%。 4.6.2预应力钢丝断裂或滑脱的数量严禁超过总根数的5%,且严禁相邻两根预应力钢丝断裂 或滑脱,对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发生断裂或滑脱的钢丝必须予以更换。 4.7板的制作过程均应符合GBJ204和JGJ19的有关规定。 4.7.1钢筋、钢丝应按设计图纸正确设置,并应采取措施防止隔离剂沾污钢筋、钢丝。 4.8板的外观质量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号项目质量要求 主筋不应有 1露筋 副筋外露总长度不超过500mm 2孔洞任何部位不应有 主要受力部位不应有 3蜂窝次要部位总面积不超过所在板面 面积的1%,且每年不 超过001[2] 纵向裂缝总长不大于L/3,缝宽 大于0.15mm 4裂缝板面横向裂缝长度不超过板宽的1/2, 且不延伸到侧边,缝宽 不大于0.15mm 肋裂 不应有 板底裂缝 5板端部缺陷混凝土疏松或外不应有 伸主筋松动 板底表面不应有 6外表缺陷板侧表面不应有 7外形缺陷不应有 8外表沾污不应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①露筋指板内钢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的缺陷。 ②孔洞指混凝土中深度和长度均超过保护层厚度的孔空。 ③蜂窝指板混凝土表面缺少水泥砂浆而形成石子外露的缺陷。 ④裂缝指伸入混凝土内的缝隙。 ⑤板端部缺陷指板端处混凝土疏松或受力筋松动等缺陷。 ⑥外形缺陷指板端头不直、倾余、缺棱掉角、正边和凸肋疤瘤。 ⑦外表缺陷指板表面麻面、掉皮、起砂和漏抹。 ⑧外表沾污指构件表面有油污或粘杂物。 4.9对不超过表5规定的蜂窝和不影响结构性能及安装使用性能的缺陷,允许用高一强度等 级的细石混凝土及时修补。 4.10板的外形尺寸及有关要求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号项目允许偏差,mm 1长度+10,-5 2宽度 ±5 3高度 4侧向弯曲L/750 5表面平整5 中心位置偏移10 6预埋件 与混凝土面平整5 7主筋保护层厚度+5,-3 8对解线差10 9翘曲L/750 10预留外伸钢筋长度±15 11板自重±7% 12预应力筋在板宽方向的中心位置与规定位置偏差<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①第11项仅用于型式试验。 ②L为板长。 4.11应对板的结构性能包括承载力、挠度、抗裂(或裂缝宽度)进行检验。其结果应符合设 计图纸的要求和GBJ321的规定。 5试验方法 5.1各种原材料的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应符合国家有关的现行标准。 5.2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应符合GBJ107的规定,试验方法应符合GBJ81的规定; 5.3结构性能的试验方法应符合GBJ321附录二和设计图纸的规定。试验参数和检验指标由 设计图纸根据GBJ321附录一的规定给出。 5.4预应力筋实际建立的预应力总值的检验方法,应用千斤顶或拉力测定仪在张拉后1h量测 检查。 5.5外观质量检验方法应按表7的规定进行。 表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号项目检验方法 主筋观察 1露筋副筋观察、用尺量测量 2孔洞任何部位观察 主要受力部位观察 3蜂窝 次要部位观察、或用百格网量测 纵向裂缝 板面横向裂缝 4裂缝观察和用尺、刻度放大 镜量测 肋裂 板底裂缝 5板端部缺陷混凝土疏松或外伸主筋松动观察、摇动 板底表面 6外表缺陷观察 板侧表面 7外形缺陷观察 8外表沾污观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外形尺寸及有关要求的检测方法应按表8规定进行。 表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号项目检测方法 1长度用尺量测平行于板长度方向的任何部位 2宽度用尺量测垂直于板长度方向底面的任何部位 3高度用尺量测与长边竖向垂直的任何部位 4侧向弯曲拉线用尺量测,侧向弯曲最大处 5表面平整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量测靠尺与板面两点 间的最大缝隙 中心位置用长量测纵、横两个方向中心线,取 偏移其中较大值 6预埋件 与混凝土面平整用平尺和钢板尺量测 7主筋保护层厚度用尺或用钢筋保护层厚度测定仪量测 8对角线差用尺量测板面两个对角线差 9翘曲用调平尺在板两端量测 10预留外伸钢筋长度用尺在板两端量测 11板自重用衡器测定 12预应力筋在板宽度方向的中心用尺量测 位置与规定位置的偏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检验规则 6.1出厂检验 6.1.1检验项目 主要包括钢筋、混凝土板的外观质量、外形尺寸和结构性能。 6.1.2检验批量、抽样数量、检验与复验规则等。应符合GBJ321的规定。 6.2型式检验 6.2.1检验条件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产品转厂生产或首次投入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时; b.产吕停产半年以上再恢复生产时; c.设计、工艺和材料有较大变更,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d.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e.正常生产时的周期性检验; f.上级质量监督检查机构提出检验要求时。 6.2.2检验项目 按本标准的技术要求逐项检验。 6.2.3根据检验条件的规定确定检验批量。按检验批量逐件或随机抽样5%且不少于3件对外 观质量和外形尺寸实测实量;按检验条件确定结构性能检验的数量。检验与复验规则按GBJ 321的规定进行。 6.3结果评定 6.3.1板由供方质量监督检验部门按本标准和有关标准对产品进行检验。 6.3.2出厂检验评定应符合GBJ321的规定。 6.3.3型式检验结果符合本标准技术要求时为合格。 7标志、堆放与运输 7.1标志 板应设有永久性标志,其内容包括: a.制造厂名称或商标; b.型号; c.生产日期(年、月、日); d.检验合格章。 7.2堆放与运输 7.2.1板应按型号、质量等级、品种和生产日期分别堆放。 7.2.2板堆放时的支承位置应符合板的受力情况,应在两端设置垫木,垫木应上下对齐,垫 平垫实,不得有一角脱空现象。 7.2.3堆放场地应平整夯实,堆放层数不宜超过10层。 7.2.4板装运时的支承位置和方法应符合板的受力状态,并固定牢靠。 7.2.5板端预留外伸钢筋、钢丝不得任意弯折。 8产品合格证 板出厂时应签发产品合格证,合格证应包括以下内容: a.合格证编号; b.生产许可证号; c.采用标准图和设计图纸编号; d.制造厂名称、商标和出厂年月; e.型号、规格及数量; f.混凝土、主筋力学性能的评定结果; g.外观质量和规格尺寸检验评定结果; h.结构性能检验评定结果; i.检验部门盖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提出。 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结构构件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北京市第一建筑构件厂、铁道部专业设计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文基、黄巧瑜、董勤、马国强。 本标准委托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负责解释。 |